信息网_www.520link.cc

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估值180亿,独角兽Bird宣布破产

网络整理 2024-05-27 13:09

(原标题:估值180亿,独角兽Bird宣布破产)

2023尾声,又一明星独角兽宣告倒下。

本周,美国共享电动滑板车公司Bird在佛罗里达州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是一家昔日明星创业公司2017年当国内共享单车席卷之际,前Lyft和Uber高管联手在美国创立了Bird,一度将共享电动滑板车铺遍美国主要城市的街头。

彼时,Bird融资凶猛留给外界深刻印象,身后云集海外众多知名风投机构,估值最高达到了25亿美元(约180亿人民币)。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Bird在纽交所上市,之后市值一泻千里,几乎归零。从最快独角兽到宣布破产,Bird六年的创业经历,再一次验证这个朴素道理没有造血能力,依赖融资烧钱,终究走不长远

曾一年融4轮,估值180亿

刚刚宣布破产

故事要从2017年说起,彼时国内共享单车激战正酣,这股风潮也蔓延到大洋彼岸。

一时间,美国的街头也开始出现共享单车身影。目睹这一幕,时任Uber高级主管的Travis VanderZanden受到启发,萌生了打造更适合美国本土共享移动工具的想法。

思索一番后,Travis选择切入共享电动滑板车。对此他曾解释原因:“这不仅是最实用的交通方式,也因为它会让人们想起自己小时候。”

相比共享单车,电滑板车结构非常简单:一个带有车把的两轮滑板,最高能以24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更适合商务人士和穿裙子的女士。穿着连帽衫,背着背包,再踩着滑板车,似乎也更符合硅谷极客的形象。成年人踩上滑板车,或许会有重回童年的感觉。

2017年9月份,Travis在加州投放了第一批共享电滑板车,一个带有“BIRD”字样黑白配色的共享电滑板车诞生起步价1美元,每分钟使用收15美分,下载App扫码即用。

如此自由简单的交通工具瞬间爆红,一度成功取代共享单车成为最受欢迎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之一。Travis迅速将Bird共享滑板车从加州带到旧金山、纽约等城市。很快,美国大大小小十几个城市,都出现了共享电滑板的身影。

根据分析公司AppAnnie的数据,Bird共享滑板车当年自从推出半年以来,约有25万次的App下载。这也引起了共享电滑板车的创业风潮,随后美国街道上出现了各种五颜六色的滑板车,包括像 Lime、Spin、Skip 等共享电动滑板初创公司,也有Jump、Lyft等传统共享巨头的加入。

风投的嗅觉总是最为灵敏。出于对共享出行未来的憧憬,从汽车到自行车、两轮电动车,再到电动滑板车都出现了VC的身影。

如今回过头看,2018年算是Bird的高光时刻,融资速度不可思议

彼时年初Bird拿到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公司估值3亿美元;5月份,成立仅一年的Bird获得美国红杉等风投机构领投的1.5亿美元,估值达到10亿美元,成为最快独角兽;仅仅一个月之后,Bird再次拿下美国红杉领投的新一轮3亿美元的融资,估值飙升到了20亿美元。

时间来到2019年1月,Bird再次以20亿美元的估值获得来自富达国际3亿美元的C+轮融资;随后,Bird高调宣布收购了同行电动滑板车品牌Scoot,奠定了行业龙头的地位。

同年10月,Bird再次宣布在D轮融资中获2.75亿美元投资,估值上升到25亿美元。最后一轮公开融资是2021年11月,Bird以23亿美元的初始估值与空白支票公司SwitchbackII合并,并在纽交所上市。

梳理下来,站在Bird身后的知名投资机构云集,除了美国红杉外,还有CDPQ、Accel、B Capital、CRV、Sound Ventures、Greycroft、e.ventures、Craft Ventures、Index Ventures、Valor、Goldcrest Capital、Tusk Ventures、Upfront Ventures等一众知名风投。

然而谁也没想到,坍塌会来得如此之快。

是谁杀死了它

事后回看,这个泡沫从上市之后开始破碎Bird上市后股价便狂跌,市值从上市时20亿美元跌到7000万美元。今年9月,由于股价低到不符合上市规则,公司被纽交所摘牌。

一级市场备受追捧,到二级市场却被抛弃,Bird经历了两极分化的对待,这也是当下不少明星独角兽的缩影。

没有滑板车制造能力的平台,没有行业壁垒,Bird更像一个互联网公司依靠巨大的用户流量站稳脚跟。随着创业神话褪去,投资机构愈发看到了真相,后面融资几乎成了不可能。

追溯起来,其实Bird的危险早有征兆。“八个月内,估值从5000万美元增长到大约20亿美元,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可能也不应该发生,”在接受外媒采访时,Bird的早期投资人Bradley Tusk直言不讳,他曾担任过Uber的顾问。

言外之意,这是一个被融资堆起来的明星独角兽。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足见共享电动滑板车是烧钱的行业。The Information曾为Bird算过一笔账,每辆电动车的花销是551美元。这意味着Bird需要每辆电动滑板车每天开5次持续5.25月才能收回成本。但从实际上来看,共享滑板车的使用寿命只有3-6个月。也就是说,Bird一直在亏损。

在疫情影响下,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也与日俱增,LimeBike、Spin、Link等共享滑板车也在快速攻城略地,抢夺Bird的生存空间。

祸不单行,随着共享滑板车的数量增多,造成的安全事故丑闻也让Bird深陷漩涡,美国不少城市设立共享滑板车的限制禁令,控制投放数量,而且需要缴纳税费。

尽管Bird尝试努力压缩成本,但一直未能解决盈利问题。财报显示,Bird在2023年第二季度营收为4830万美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6680万美元;净亏损为930万美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3.2亿美元。

这或许也揭露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所谓的共享电动滑板车,到底是不是一个“伪需求”创业项目?

Bird在本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承认,至少在两年内,该公司夸大了其共享电动滑板车的收入。截至2023年6月30日,Bird仅拥有680万美元的非限制性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从最快独角兽到最快破产上市公司,令人唏嘘。

敲响一记警钟

有的独角兽融不到下一轮

Bird不是个例。

就在Bird宣布破产的同一天,它的竞争对手美国共享电动滑板车Micromobility也因为股价太低被纳斯达克摘牌;另一个竞争对手欧洲电动滑板车品牌Tier Mobility上个月也进行了第三轮裁员。

这是一场共享电动滑板车集体梦碎时刻。据统计,过去5年时间,海外一级市场向欧美共享电动滑板车、电动单车共投资超过 50 亿美元显然,其中大部分可能打了水漂。

这也是今年北美独角兽公司倒闭潮的缩影:过去一年,诸多曾经被寄予厚望,引领创业潮流的独角兽们相继倒下,留下一个个深刻教训。

最为轰动的是上个月,昔日明星独角兽WeWork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正式在新泽西州申请了破产保护。

WeWork的创业故事众所周知。2010年,WeWork在纽约以共享办公空间起家,2019年巅峰时估值高达4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多亿)。短短四年过去,公司衰落速度让人难以想象,期间还把WeWork中国卖掉,也使得后者幸免于此次破产风波。

还有美国最大的互联网货运平台之一,估值曾高达38亿美元的独角兽Convoy,因为融资失败,今年10月宣布关闭运营,取消所有订单。而它的上一轮融资,还是在去年4月的E轮,当时完成了2.6亿美元的融资。

如此一幕幕,足以敲响警钟。

据研究机构PitchBook报告显示,自2021年以来,有400多家独角兽公司,没有筹集到新一轮资金,其中约94%的科技独角兽公司没有盈利能力。用VC的话来说,目前可能有1/3的独角兽已经名存实亡。

一份《普华永道中国独角兽CEO调研2023》显示,只有40%的受访独角兽企业表示在过去12个月中估值有所增长,部分企业面临估值下跌的压力。

纵观这些独角兽企业败局,无一例外都有着共同点:估值过高,融资过快,无法盈利又没法摆脱持续烧钱的窘境。但经过反复捶打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已经不会再为存在于BP中的商业故事买单,最终项目难以为继。

想起上海科创集团董事长傅红岩最近在第二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上提醒:“半年一轮,一轮涨一倍,这种估值游戏最终可能造成自己被反噬,企业无法获得下一轮融资,资金链断裂。”

这样的教训,历历在目。而临近年底,考验正摆在大多数创业公司面前。

Tags:[db:TAG标签](662213)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估值180亿,独角兽Bird宣布破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