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520link.cc

信息网 > 热点信息 > 正文

“专精特新”30强城市榜单:合肥超杭州南京,西

网络整理 2024-04-13 01:27

(原标题:“专精特新”30强城市榜单:合肥超杭州南京,西安科研优势强,苏州上市企业多)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于长洹 实习研究员 陈沛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近期经济领域的热词。

9月2日,国家宣布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随后,证监会表示,将着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明确,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这无不表明,我国正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2019年至今,工信部已先后公示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4762家,这被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队”。同时,我国还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作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专精特新企业是诸多细分领域的示范和标杆,也日益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竞争力重要指标,引起了各地竞相追逐。

那么,从476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看,哪些城市成为赢家?这些城市盛产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密码”是什么?21世纪经济研究院依托启信宝及公开数据,梳理出4762家企业的城市分布情况,并重点选取其中企业数量排名靠前的30个城市,结合各市的GDP、高新技术企业数量、R&D经费投入强度和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上市数量等指标深入分析,力图更深入透视这些城市的创新发展竞争优势和持续潜力。

这30个脱颖而出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厦门、东莞、西安、长沙、广州、郑州、合肥、大连、杭州、温州、沈阳、武汉、苏州、石家庄、南京、烟台、福州、株洲、唐山、泉州、太原、济南。

中西部上榜城市占近1/3

从工信部公布的3批共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来看, 北京以264家入选企业的数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榜首,上海位居次席。

从专精特新城市30强榜单看,各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排名与经济实力的位次大体相当,但也有例外,宁波就是典型代表。GDP排名在全国前十名开外的宁波,此番上榜企业数量却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名,并超越了深圳,位列非直辖市第一位。

其实,宁波的强大有迹可循。此前在工信部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中,宁波也以总共45家入选的成绩位列全国之首,并且已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与宁波民营经济活跃且当地注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密切关联。近年,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已成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30强榜单中,分区域来看,东部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地区,但中西部地区也有多达9座城市上榜,即占榜单接近1/3,其中重庆、成都和西安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较多;分省份来看,30城中广东、山东和福建并列第一,分别都有3个城市入围。

具体到长三角地区,除宁波之外,合肥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了61家,一举超过了杭州、南京。作为近年强势崛起的“明星”城市,合肥坐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型企业孕育和新兴产业发展都具有雄厚科研实力和关键技术创新能力。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还注意到,30强榜单中,制造业基础雄厚、中小企业发展较活跃的城市,排名都比较靠前,这也是厦门、东莞虽然GDP未达万亿但仍跻身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前10名,大连、温州则跻身前20名的原因,这些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态势。

此外,青岛也表现不俗,以97家企业位列第8位,超过了广州、杭州、武汉、南京和长沙等一批强大“对手”;“世界工厂”东莞则以79家企业入选的成绩位居全国第10,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东莞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相比去年实现了翻倍,势头异常勇猛。

京沪深研发投入和上市企业均领跑

专精特新企业的多寡,取决于一座城市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认为,其中制造业发展基础、科技研发投入强度、金融服务能力等都是关键因素。

以重庆为例,该市在30强中排名第6,并且在中西部城市中居于首位。重庆专精特新企业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造业基础雄厚,形成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支撑。

我国41个工业门类中重庆拥有39个,并且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2020年重庆工业增加值超过9990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三名,仅次于深圳和上海。同时,近年重庆大力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加速了专精特新企业涌现。

目前,重庆入库培育的科技型企业超过2.1万家,包括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100多家,累计培育高成长科技企业超过千家。这表明,重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备力量充足。

从全国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看,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其中九成以上企业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专精特新企业鲜明的科技创新属性,决定了一个城市只有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并有持续投入能力,才能孕育出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国际上通常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这一指标,去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京沪深3市2019年的研发投入均已超过千亿元,其中北京以2233.6亿元高居榜首、上海则1524.6亿元位居第二、深圳以1328亿元居第三。

从研发投入强度看,北京达到6.31%,同样位居30城第一。值得注意的是,西安以5.17%的研发投入强度一举超过上海、深圳,排行30城第二,显示强大创新动能。同时,西安在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也进至副省级城市前六的位次,反映到专精特新企业方面,西安在30城中排名第11,超过了武汉、郑州、长沙等GDP强于自身的城市。

同时,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发展离不开金融助力。全国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共有310多家在A股上市,并且呈现盈利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研发投入高等特点。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无论从研发还是运营看,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着强烈的资金需求,特别是渴望通过获得资本市场的助力来加快发展突破。

具体到各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数量排名前三的是上海、北京和深圳,均超过20家,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京沪深都是金融服务能力较强的城市。不过,苏州以17家上市专精特新企业排在第四位,力压一线城市广州,还超过成都、南京、杭州等一众省会城市。

近年,苏州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显著提速,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之后,全国第5个境内上市企业超百家的城市,跻身资本市场“一线城市”行列。

数据还显示,近两年来,苏州共有33家企业登陆科创板,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地级市第一名,占江苏全省6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半数。这背后,显示了苏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形成的坚实产业基础,也意味着该市推动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衔接取得了突出实效。

地方竞相“选苗培土”

无论从国家还是地方层面来看,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已成共识。“十四五”规划明确,我国要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工信部此前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今年以来,一轮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的浪潮已然在各地掀起,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就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出了明确目标,并寻求不断优化政策和服务体系,竞相选苗培土。

以此番表现突出的宁波为例,去年7月出台的《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计划(2020-2025)》提出,力争到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0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达130家,形成10条细分领域的标志性产业链,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对制造业增长贡献度超过40%,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一个城市的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除取决于城市产业经济基础、中小企业基数、科技创新能力外,更离不开政府对中小企业梯队有效发掘培育。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需要城市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水温合适,鱼就会游过来”。

进一步看,产值在1亿元-10亿元的专精特新企业是各地的“腰部企业”,如何精准有效扶持好这些企业,对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如何选好苗子?例如,深圳专门出台了《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完善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梯队。再以“小巨人”企业数量占深圳市比重最大的宝安区为例,聚焦5G、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从规上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中遴选入库企业500家,按“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进行梯次培育。

从哪里找好苗子?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作为体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指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无疑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要“后备军”。一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城市未来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发展空间。这也意味着,虽然一些城市当前专精特新企业不多,但它们未来或将十分可期。

具体而言,北京高企数量在全国排名首位,深圳排名第二。深圳有着一定的优质企业“库存”。截至今年6月,深圳共有中小企业231多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96%,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万家,这为深圳申报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准备了条件。

武汉同样潜力巨大。截至2020年底,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6259家,排名全国第十,并且当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1842个,增量居于全国第四,也处于中西部领跑地位。同时,武汉“大手笔”推出利好政策,武汉市《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首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奖励50万元。

合肥则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户,建成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建成5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随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合肥明确未来几年要培育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将被赋予重要使命,同时也将成为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又一重要维度,各地要加快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壮大,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充沛动能。同时,各地可以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和基础,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备库,筛选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进行强基培育,形成梯度培育体系,以此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Tags:[db:TAG标签](646112)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专精特新”30强城市榜单:合肥超杭州南京,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